星期六, 2月 04, 2023

本頁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漢譯南傳上座部巴利文 - 經藏

*《長部》共計 34 部經,分為三品:

1. 戒蕴品

Sīlakkhandha Vagga1-13 

2. 大品

Mahā Vagga14-23 

3.波梨品

Pāthika Vagga24-34  



舍利弗尊者說:

我說增十法,依此得湼槃,

能令苦終結,能解諸結縛。

 

賢友們,一法帶來多助益,一法應修,一法應遍知,一法應捨棄,一法帶來減損,一法帶來增長,一法難掌握,一法應生起,一法應深知,一法應證得。

 1.

什麼是帶來多助益的一法呢?

在善法之中不放逸。這就是帶來多助益的一法了。

什麼是帶來多助益的二法呢?

念和覺知。這就是帶來多助益的二法了。

什麼是帶來多助益的三法呢?

習近善人、聆聽正法、依法而行。這就是帶來多助益的三法了。

什麼是帶來多助益的四法呢?

四輪: 有合適的地方和住處,有善人依止,自己有求正道之心,過往有作福。這就是帶來多助益的四法了。

什麼是帶來多助益的五法呢?

五勤奮支: 一位比丘對如來的覺悟有敬信,明白世尊是一位阿羅漢. 等正覺. 明行具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者. 天人師. . 世尊; 一位比丘無疾、無病,有好的消化功能,不發冷、不發熱,身體調和,能夠勤奮修行; 一位比丘不虛偽、不奸詐,在導師或智者同修之中展示如實的自己; 一位比丘精進,他為捨棄不善法和修習善法而持續作出精進,在善法之中堅定、堅決、不放棄; 一位比丘有智慧,他具有生滅的智慧,具有聖者洞察力的智慧,具有能把苦徹底清除的智慧。這就是帶來多助益的五法了。

什麼是帶來多助益的六法呢?

六和合法。這就是帶來多助益的六法了。

什麼是六和合法呢?

賢友們,一位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都以慈心作身業來對待同修。這是一種能帶來善意、關愛、尊敬、和合、無諍、融洽、 團結的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都以慈心作口業來對待同修。這是一種能帶來善意、關愛、尊敬、和合、無諍、融洽、團結的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都以慈心作意業來對待同修。這是一種能帶來善意、關愛、尊敬、和合、無諍、融洽、團結的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樂於和具戒的同修共同受用如法取得的東西,即使是缽中的食物,都樂於和人均分。這是一種能帶來善意、關愛、尊敬、和合、無諍、融洽、團結的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都和同修一起生活在戒之中; 他的戒不破、不穿、沒有污垢、沒有污點、清淨、受智者稱讚、不取著、帶來定。這是一種能帶來善意、關愛、尊敬、和合、無諍、融洽、團結的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無論在公開或隱蔽的場合,都和同修一起生活在正見之中; 他的正見是聖者之見,是出世間之見,能使人徹底清除苦。這是一種能帶來善意、關愛、尊敬、和合、無諍、融洽、團結的法。

什麼是帶來多助益的七法呢?

七財: 信財、戒財、慚財、愧財、聞財、施財、慧財。這就是帶來多助益的七法了。

 

 2.

什麼是應修的一法呢?

帶著歡喜心來修身念。這就是應修的一法了。

什麼是應修的二法呢?

止和觀。這就是應修的二法了。

什麼是應修的三法呢?

三定: 有覺有觀的定、無覺少觀的定、無覺無觀的定。這就是應修的三法了。

什麼是應修的四法呢?

四念處: 一位比丘如實觀察身,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如實觀察受,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 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 如實觀察心,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 貪著和苦惱; 如實觀察法,勤奮、有覺知、有念,以此來清除世上的貪著和苦惱。這就是應修的四法了。

什麼是應修的五法呢?

五正定支: 喜遍滿、樂遍滿、心遍滿、光明遍滿、具有觀智相。這就是應修的五法了。

什麼是應修的六法呢?

六隨念處: 佛隨念處、法隨念處、僧隨念處、戒隨念處、施隨念處、天隨念處。這就是應修的六法了。

什麼是應修的七法呢?

七覺支: 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支。這就是應修的七法了。

 

 

 3.

什麼是應遍知的一法呢?

是有漏的,使人執取。這就是應遍知的一法了。

什麼是應遍知的二法呢?

名和色。這就是應遍知的二法了。

什麼是應遍知的三法呢?

三受: 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這就是應遍知的三法了。

什麼是應遍知的四法呢?

四食: 第一種是粗幼摶食,第二種是觸食,第三種是意思食,第四種是識食。這就是應遍知的四法了。

什麼是應遍知的五法呢?

五取蘊: 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這就是應遍知的五法了。

什麼是應遍知的六法呢?

內六處: 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 這就是應遍知的六法了。

什麼是應遍知的七法呢?

七識住。這就是應遍知的七法了。

什麼是七識住呢?

賢友們,有些眾生各別有不同的身、不同的想,就正如一些人、一些天、一些惡趣眾生那樣。這是第一識住。

賢友們,有些眾生各別有不同的身,但同樣的想,就正如梵天眾和初禪天那樣。這是第二識住。

賢友們,有些眾生各別有同樣的身,但不同的想,就正如光音天那樣。這是第三識住。

賢友們,有些眾生各別有同樣的身、同樣的想,就正如遍淨天那樣。這是第四識住。

賢友們,有些眾生內心想著無邊的虛空,超越了所有色想,滅除了有對想,不思維各種想,投生至空無邊處天。這是第五識住。

賢友們,有些眾生內心想著無邊的心識,超越了所有的空無邊處,投生至識無邊處天。這是第六識住。

賢友們,有些眾生內心想著沒有任何東西,超越了所有的識無邊處,投生至無所有處天。這是第七識住。

 

 4.

什麼是應捨棄的一法呢?

我慢。這就是應捨棄的一法了。

什麼是應捨棄的二法呢?

無明和有愛。這就是應捨棄的二法了。

什麼是應捨棄的三法呢?

三愛: 欲愛、有愛、無有愛。這就是應捨棄的三法了。

什麼是應捨棄的四法呢?

四流: 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這就是應捨 棄的四法了。

什麼是應捨棄的五法呢?

五蓋: 貪欲蓋、瞋恚蓋、昏睡蓋、掉悔蓋、疑惑蓋。這就是應捨棄的五法了。

什麼是應捨棄的六法呢?

六愛身: 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 這就是應捨棄的六法了。

什麼是應捨棄的七法呢?

七種性向: 貪著的性向、厭惡的性向、見的性向、疑惑的性向、我慢的性向、有貪的性向、無明的性向。這就是應捨棄的七法了。

 

 

 5.

什麼是帶來減損的一法呢?

不如理思維。這就是帶來減損的一法了。

什麼是帶來減損的二法呢?

不守法的人和惡知識。這就是帶來減損的二法了。

什麼是帶來減損的三法呢?

三不善根: 貪欲、瞋恚、愚癡。這就是帶來減損的三法了。

什麼是帶來減損的四法呢?

四軛: 欲軛、有軛、見軛、無明軛。這就是帶來減損的四法了。

什麼是帶來減損的五法呢?

五種內心的障礙。這就是帶來減損的五法了。

          什麼是五種內心的障礙呢?

賢友們,一位比丘對導師懷疑、疑惑、不信賴、沒有信心,他的內心因此沒有勤奮、熱誠、堅忍、精勤。這是第一種內心的障礙。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對法懷疑、疑惑、不信賴、沒有信心,他的內心因此沒有勤奮、熱誠、堅忍、精勤。這是第二種內心的障礙。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對僧懷疑、疑惑、不信賴、沒有信心,他的內心因此沒有勤奮、熱誠、堅忍、精勤。這是第三種內心的障礙。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對修學懷疑、疑惑、不信賴、沒有信心,他的內心因此沒有勤奮、熱誠、堅忍、精勤。這是第四種內心的障礙。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對同修發怒、不滿、衝撞、製造障礙,他的內心因此沒有勤奮、熱誠、堅忍、精勤。這是第五種內心的障礙。

什麼是帶來減損的六法呢?

六不敬: 一個比丘對導師不敬順,對法不敬順,對僧不敬順,對修學不敬順,對不放逸不敬順,對善意不敬順。這就是帶來減損的六法了。

什麼是帶來減損的七法呢?

七不正法: 沒有信、沒有慚、沒有愧、沒有聞、懈怠、失念、劣慧。這就是帶來減損的七法了。

 

 6.

什麼是帶來增長的一法呢?

如理思維。這就是帶來增長的一法了。

什麼是帶來增長的二法呢?

守法的人和善知識。這就是帶來增長的二法了。

什麼是帶來增長的三法呢?

三善根: 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癡。這就是帶來增長的三法了。

什麼是帶來增長的四法呢?

四軛的解除: 解除欲軛、解除有軛、解除見軛、解除無明軛。這就是帶來增長的四法了。

什麼是帶來增長的五法呢?

五根: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就是帶來增長的五法了。

什麼是帶來增長的六法呢?

六敬: 一位比丘對導師敬順,對法敬順,對僧敬順,對修學敬順,對不放逸敬順,對善意敬順。這就是帶來增長的六法了。

什麼是帶來增長的七法呢?

七正法: 有信、有慚、有愧、有聞、作出精進、保持念、有智慧。這就是帶來增長的七法了。

 

 7.

什麼是難掌握的一法呢?

不間斷的心定。這就是難掌握的一法了。

什麼是難掌握的二法呢?

有因、有緣令眾生污染,有因、有緣令眾生清淨。這就是難掌握的二法了。

什麼是難掌握的三法呢?

三出離界: 從欲界出離,這稱為出離; 從色界出離,這稱為無色界; 從各種有、各種行、各種緣生法出離,這稱為息滅。這就是難掌握的三法了。

什麼是難掌握的四法呢?

知四種定: 知定的減損,知定的持續,知定的增長,知定的洞察力。這就是難掌握的四法了。

什麼是帶來增長的五法呢?

五根: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就是帶來增長的五法了。

什麼是難掌握的五法呢?

五出離界。這就是難掌握的五法了。

什麼是五出離界呢?

賢友們,一位比丘當對貪欲作意的時候,內心便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當對出離作意的時候,內心便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於是他立心解除貪欲的結縛,善行踐、善修習、善增長、善解脫,從以貪欲 為緣所生的各種漏、各種苦惱、各種熱惱之中解脫出來,不再有這些苦惱、熱惱的感受。這稱為貪欲的出離。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當對瞋恚作意的時候,內心便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當對不瞋恚作意的時候...... 這稱為瞋恚的出離。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當對惱害作意的時候,內心便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當對不惱害作意的時候...... 這稱為惱害的出離。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當對色作意的時候,內心便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當對無色作意的時候...... 這稱為色的出離。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當對自身作意的時候,內心便不能欣然、平靜、安穩、解脫,當對自身息滅作意的時候,內心便欣然、平靜、安穩、解脫,於是他立心解除自身的結縛,善行踐、善修習、善增長、善解脫,從以自身為緣所生的各種漏、各種苦惱、各種熱惱之中解脫出來,不再有這些苦惱、熱惱的感受。這稱為自身的出離。

 

什麼是難掌握的六法呢?

六出離界。這就是難掌握的六法了。

什麼是六出離界呢?

賢友們,若一個比丘這樣說: ‘修習慈心解脫── 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 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內心還會持續受瞋恚所擺佈。這時應對他說: ‘尊者不要這樣說,不要這樣說! 不要誹謗世尊,誹謗世尊是不好的,世尊不是這樣說的! 這是沒有可能的! 賢友,修習慈心解脫──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內心是沒有可能受瞋恚所擺佈的。賢友,從瞋恚之中出離,這就是慈心解 脫。

賢友們,若一個比丘這樣說: ‘修習悲心解脫...... 從惱害之中出離,這就是悲心解脫。

賢友們,若一個比丘這樣說: ‘修習喜心解脫...... 從不悅之中出離,這就是喜心解脫。

賢友們,若一個比丘這樣說: ‘修習捨心解脫──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 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內心還會持續受貪染所擺佈。這時應對他說: ‘尊者不要這樣說,不要這樣說! 不要誹謗世尊,誹謗世尊是不好的,世尊不是這樣說的! 這是沒有可能的! 賢友,修習捨心解脫──多修習, 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 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內心是沒有可能受貪染所擺佈的。賢友,從貪染之中出離,這就是捨心解脫。

賢友們,若一個比丘這樣說: ‘修習無相心解脫──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 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心識還會追逐相。這時應對他說: ‘尊者不要這樣說,不要這樣說! 不要誹謗世尊,誹謗世尊是不好的,世尊不是這樣說的! 這是沒有可能的! 賢友,修習無相心解脫──多修習,慣常地修習,透徹地修習; 著手修習,令它增長,令它圓滿,心識是沒有可能追逐相的。賢友,從所有相之中出離,這就是無相心解脫。

賢友們,若一個比丘這樣說: ‘清除我慢,不視事物為我和我所,內心還會持續受疑惑與搖擺的箭刺所擺佈。這時應對他說: ‘尊者不要這樣說,不要這樣說! 不要誹謗世尊,誹謗世尊是不好的,世尊不是這樣說的! 這是沒有可能的! 賢友,清除我慢,不視事物為我和我所,內心是沒有可能受疑惑與搖擺的箭刺所擺佈的。賢友,從疑惑與搖擺的箭刺之中出離,這就是根除我慢。

 

什麼是難掌握的七法呢?

七善人法:知法、知義、知己、知量、知時、知眾、知人。這就是難掌握的七法了。

 

 

 8.

什麼是應生起的一法呢?

不動搖的智。這就是應生起的一法了。

什麼是應生起的二法呢?

漏盡智和無生智。這就是應生起的二法了。

什麼是應生起的三法呢?

三智: 關於過去的智、關於未來的智、關於現在的智。這就是應生起的三法了。

什麼是應生起的四法呢?

四智: 法智、推斷智、他心智、世間智。這就是應生起的四法了。

什麼是應生起的五法呢?

正定五智: 親身證知,這種定為現在和未來都帶來樂報; 親身證知,這種定是聖者、非物欲的; 親身證知,這種定不是惡人行踐的; 親身證知,這種定寂靜、高尚,由猗息而得,帶來心住一境,不是由抑壓與自責的行為而來; 親身證知,這種定在入定時有念,在出定時有念。這就是應生起的五法了。

什麼是應生起的六法呢?

六常住: 一位比丘眼看到色之後不會雀躍、不會悲傷,他只是安住在捨、念、覺知之中; 耳聽到聲...... 鼻嗅到香...... 舌嚐到味...... 身感到觸...... 意想到法之後不會雀躍、不會悲傷,他只是安住在捨、念、覺知之中。這就是應生起的六法了。

什麼是應生起的七法呢?

七想: 無常想、無我想、不淨想、過患想、捨棄想、無欲想、息滅想。這就是應生起的七法了。

 

 

 9.

什麼是應深知的一法呢?

所有眾生都依而得到持續。這就是應深知的一法了。

什麼是應深知的二法呢?

行界和無行界。這就是應深知的二法了。

什麼是應深知的三法呢?

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就是應深知的三法了。

什麼是應深知的四法呢?

四聖諦: 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之道聖諦。這就是應深知的四法了。

什麼是應深知的五法呢?

五種解脫處。這就是應深知的五法了。

什麼是五種解脫處呢?

賢友們,一位比丘聽導師或受人尊敬的同修說法, 他不斷領會當中的義理; 領會義理、領會法的人會生起歡悅; 當有歡悅時,喜便 會生起; 當內心有喜時,身體便會猗息; 當身體猗息時便會體驗樂; 有樂的人, 內心便會定下來。這是第一種解脫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不是聽導師或受人尊敬的同修說法,而是聽其他聞法、習法的人詳細地說法...... 內心便會定下來。這是第二種解脫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不是聽導師或受人尊敬的同修說法,不是聽其他聞法、習法的人詳細地說法,而是聽聞法、習法的人詳細地背誦法義...... 內心便會定下來。這是第三種解脫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不是聽導師或受人尊敬的同修說法,不是聽其他聞法、習法的人詳細地說法,不是聽聞法、習法的人詳細地背誦法義,而是以他 心智觀察聞法、習法的人心中的覺觀...... 內心便會定下來。這是第四種解脫處。

賢友們,再者,一位比丘不是聽導師或受人尊敬的同修說法,不是聽其他聞法、習法的人詳細地說法,不是聽聞法、習法的人詳細地背誦法義,不是以他心智觀察聞法、習法的人心中的覺觀,而是善掌握、善思維作意、善持於心、善以智慧洞悉其中一種定相,他不斷領會當中的義理; 領會義理、領會法的人會生起歡悅; 當有歡悅時,喜便會生起; 當內心有喜時,身體便會猗息; 當身體猗息時便會體驗樂; 有樂的人,內心便會定下來。這是第五種解脫處。

 

什麼是應深知的六法呢?

六無上: 無上的見、無上的聞、無上的得、無上的修學、無上的奉事、無上的念。這就是應深知的六法了。

什麼是應深知的七法呢?

七種受讚之處: 一位比丘熱衷於修學,熱誠一直不會退卻; 熱衷於習法,熱誠一直不會退卻; 熱衷於清除渴愛,熱誠一直不會退卻; 熱衷於靜處,熱誠一直不會退卻; 熱衷於精進,熱誠一直不會退卻; 熱衷於 明念,熱誠一直不會退卻; 熱衷於洞見,熱誠一直不會退卻。這就是應深知的七法了。

 

 10.

什麼是應證得的一法呢?

不動搖的心解脫。這就是應證得的一法了。

什麼是應證得的二法呢?

明和解脫。這就是應證得的二法了。

什麼是應證得的三法呢?

三種明: 宿命智的明、眾生生死智的明、漏盡智的明。這就是應證得的三法了。

什麼是應證得的四法呢?

四沙門果: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這就是應證得的四法了。

什麼是應證得的五法呢?

五法蘊: 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知見蘊。這就是應證得的五法了。

 

什麼是應證得的六法呢?

六無比智。這就是應證得的六法了。

什麼是六無比智呢?

賢友們,

一位比丘具有無數的神變,能由一人化身多 人,由多人化身一人; 能隨意顯現,隨意隱沒; 穿越圍欄、牆壁、大山有如穿越空間那樣沒有阻礙; 從大地進出有如在水中進出那樣; 在水上行走有如走在地上那樣不會沉沒; 能盤腿而坐,有如鳥兒那樣飛上天空; 手掌能觸摸宏偉的日月; 身體能走到梵世間。

一位比丘有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耳,能聽到天和人兩種聲音,能聽到遠處和近處的聲音。

一位比丘能清楚知道其他人、其他眾生的心,有貪欲的心知道是有貪欲的心,沒有貪欲的心知道是沒有貪欲的心; 有瞋恚的心知道是有瞋恚的心,沒有瞋恚的心知道是沒有瞋恚的心; 有愚癡的心知道是有愚癡的心,沒有愚癡的心知道是沒有愚癡的心; 集中的心知道是集中的心,不集中的心知道是不集中的心; 廣大的心知道是廣大的心,不廣大的心知道是不廣大的心; 高尚的心知道是高尚的心,不高尚的心知道是不高尚的心; 有定的心知道是有定的心,沒有定的心知道是沒有定的心; 解脫的心知道是解脫的心,不解脫的心知道是不解脫的心。

一位比丘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事情──不論一生、兩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論無數的成劫、無數的壞劫、無數的成壞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投生到另一生; 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麼姓名,什麼種族,什麼種姓,吃什麼食物,體會什麼苦與樂,壽命有多長,死後又再投生到另一生。他能憶起過去無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細節。

一位比丘能以清淨及超於常人的天眼,看見眾生怎樣死後再次投生; 知道不同的業使眾生在上等或下等、高種姓或低種姓、善趣或惡趣的地方投生──這些眾生由於具有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責難聖者,懷有邪見,做出由邪見所驅動的業,因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惡趣、地獄之中; 那些眾生由於具 有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稱讚聖者,懷有正見,做出由正見所驅動的業,因 此在身壞命終之後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

一位比丘能清除各種漏,現生以無比智來體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什麼是應證得的七法呢?

七種漏盡之力。這就是應證得的七法了。

什麼是七種漏盡之力呢?

賢友們,一位漏盡比丘以正慧如實善見所有行無常,這就是一種漏盡之力,能為比丘帶來漏盡及知自己得到漏盡。

賢友們,再者,一位漏盡比丘以正慧如實善見欲樂如火坑,這就是一種漏盡之力,能為比丘帶來漏盡及知自己得到漏盡。

賢友們,再者,一位漏盡比丘內心傾向遠離,朝向遠離,邁向遠離,確立遠離,對出離感到歡喜,終止所有有漏法,這就是一種漏盡之力,能為比丘帶來漏盡及知自己得到漏盡。

賢友們,再者,一位漏盡比丘善修四念處,這就是一種漏盡之力,能為比丘帶來漏盡及知自己得到漏盡。

賢友們,再者,一位漏盡比丘善修五根,這就是一種漏盡之力,能為比丘帶來漏盡及知自己得到漏盡。

賢友們,再者,一位漏盡比丘善修七覺支,這就是一種漏盡之力,能為比丘帶來漏盡及知自己得到漏盡。

賢友們,再者,一位漏盡比丘善修八正道,這就是一種漏盡之力,能為比丘帶來漏盡及知自己得到漏盡。

 

如來徹底覺悟這七十法,這七十法是真實、真確、如實、不假、確定的。

* 長部.波梨品.三十四.增十經 第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