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07, 2008

用來張貼到急診室的海報(參考用)01

請勿任意打斷
醫師看診的節奏

看診中

請尊重急診室中
的每一位病患!

最近提出在急診室裝設跑馬燈的採購案,
得到醫院迅速的回應,讓我感到很欣慰,
我始終強調:『溝通不良』是造成誤會,甚至是醫療糾紛的最大原因,
但是,在急診室的溝通往往比較偏向是『單向溝通』,
我時常比方是,類似國小老師和國小學生之間的溝通,

因為醫師通常都已經知道,病患的需求,以及對病患最好的安排處置,
只是病患自己不知道而已,
病患原本就不在醫院工作,對醫療環境並不了解,甚至多半存有錯誤的期待,
更無法體認在現今健保制度下,有許多的無奈和不合理,
當然,有的病患可能是因為出於意外,一下子無法接受突如其來的事實,

總之,結果就是出現預期和現實之間的落差,

原本希望醫師能夠無所不能,沒有想到現在殘酷的事情出現了,
經由醫師宣佈之後,治療的效果不如預期(什麼?不能好到百分之百,只剩百分之九十五?),治療的方式也無法認同(什麼?要休息三天,不能上班!那我要住院,啊?不能住院?),
一大堆要怪的人事物,最後全部都怪在醫師身上,

但是一般人並不會認為這樣的落差,是因為自己的程度只有小學生程度,當然更不會體認,自己現在開始正有很多功課要做,有很多落後的進度待趕上,
不但不檢討自己的程度,反而怪老師沒有直接宣佈好成績,令他失望,

高中生或大學生,至少已經有個底,還知道自己該學習,比較不會難敎,
但是小學生的話,連學習的重要性都搞不清楚,

更何況,現在很多民眾的心態,把就醫看成消費行為
(包括法院裡的法官和檢察官也是一樣,把醫療行為視為消費行為,卻沒有想過,面對澳客你可以不要賣東西給他,但是面對送上門的急診病患你卻沒有拒絕的權利,東西品質不好大不了換個新的,賠償了事,本錢只有價格的十分之一,但是醫院往往賠出去的,是一次就醫收費的數十倍到數百倍----醫療絕對不等於消費行為),
進到醫院往往就像進到百貨公司,
希望櫃檯人員(就是醫生和護士啦)出來說聲歡迎光臨,認為自己只要有錢,接待的人就應該和顏悅色,不厭其煩的反覆解釋,醫護人員累都是應該的(做越多有獎金分紅?當然沒有!)(一個時間服務十個病患,品質仍然相同?當然不同!)(排隊越長,民眾願意等待的東西越好?我是掛急診,誰要等!),反正都是醫院老闆請來的員工,表現如果不能讓顧客(病人和家屬)滿意,顧客就有權利向院方投訴,換個新的臉孔來做,
反正,如果新光三越逛不滿意,就到SOGO或是中友去逛,老子有錢,何必在你這裡受氣,
心態泰半如此,更遑論希望他們抱持著學習的心態,去提昇自己落後的常識(關於醫療,關於健保制度,和關於醫院流程),這樣的學生寥寥無幾,像我當老師(在臨床任職)這麼多年,如果遇見,恐怕是比學生自己還要興奮,

面對多數民眾,我們除了希望自己多一點耐心之外,『輔助教具』的使用,也就是我這篇文章的重點!

除了跑馬燈的設置,急診室空間上明確的標示,動線的規劃,海報和宣傳單等等,都是很有幫助的輔助教具,
將來我還希望候診區有電視播放,當然不是八點檔,而是循環播放衛教短片,和健康資訊,

希望透過精心設計的輔助教具,能夠迅速提升病患的水平,一方面減少來到陌生環境的不安全感,一方面更是希望縮短醫病之間的距離,破除隔閡,大幅減少醫糾的發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