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經的字面邏輯,來自古印度,與中文不同,
很難從字面上讀懂心經的涵義,
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是指無上的大智慧,
波羅蜜多是,渡,通過般若大智慧渡到彼岸去的這條路,
在行深般若大智慧的時候,突然覺悟,並將這一切覺悟告訴人們,
心經的內容就包含了兩個意思,
第一是告訴你,「世界是什麼樣的」,
第二是告訴你,「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個世界」,以及「看待身處在其中的我們」,
世界是不確定性的,
但我們因為太追求安定感,
希望它確定,
於是有痛苦,
色即是空,佛家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沒有一個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樣子,
但是我們人都會有太多的執念,去追求一個穩定的工作,一段穩定的關係,
甚至我們會擔心生老病死,
因為有了這樣的執念,但是這個執念與世界運行的規則又是相違背的,
這個時候就產生了痛苦,
怎麼樣才能不苦呢?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當我們有一天放下了執念,放下了欲望,
我們接受了這世界的變化,我們去擁抱那個變化,
不再去要求,也就不會那麼多的痛苦了,
心經最後一段是音譯過來的咒語,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去吧去吧,讓我們都一起到彼岸去吧,去到達那個無限的喜樂,
因此,心經想要表達的,就是佛教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它要的不是一種勸慰和勸誡,也不是為了讓你靜下心來,
更重要的是,它啟發你去尋找引發你情緒背後的那個更本質更接近於真相的東西,
音樂
巫娜 - 六有六無
- 禪房梅影
- 春城孤鶴
吳知言 - 問道武當-主題大提蕭
禪與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