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醫院的格局,與大醫院不相同,當然運作的模式,著眼點都不一樣,
大醫院的分科很細,各科都有足夠的人,負責的工作也就比較專門,遇到突發狀況﹝特殊的案例、困難的案例﹞的機會也比較多,因應的方式當然也比較上軌道,比較講究,畢竟處理的經驗多了,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東西慢慢成形,成為可以依循的準則;
反之,小醫院不可能備齊所有的科目品項,對於突發狀況的因應,也不像大醫院這麼多,處理起來,不熟練不打緊,一定是缺東缺西,一急上來,挖東牆補西牆,狗急跳牆,等等不合理的現象,難免層出不窮,而身處當下的當事人,一定也是急的焦頭爛額,腎上腺素急速飆高,日後短個幾年壽命,並不稀奇,
大醫院的分科很細,各科都有足夠的人,負責的工作也就比較專門,遇到突發狀況﹝特殊的案例、困難的案例﹞的機會也比較多,因應的方式當然也比較上軌道,比較講究,畢竟處理的經驗多了,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東西慢慢成形,成為可以依循的準則;
反之,小醫院不可能備齊所有的科目品項,對於突發狀況的因應,也不像大醫院這麼多,處理起來,不熟練不打緊,一定是缺東缺西,一急上來,挖東牆補西牆,狗急跳牆,等等不合理的現象,難免層出不窮,而身處當下的當事人,一定也是急的焦頭爛額,腎上腺素急速飆高,日後短個幾年壽命,並不稀奇,
當然小醫院有小醫院的好處和優點,是大醫院無可取代的,不過這不是我現在要討論的,
小醫院為了應付突發狀況﹝突發狀況不發生則已,一旦發生可是不分醫院大小的,當然小醫院遇到的機會比較少,但是也不見得﹞,往往一個人要當很多人來用,
這才是我想要講的:一個人當很多人來用,
這個思維,是身處在小醫院階段的我們,所不能沒有的基本認知,
平常沒事就沒事,大家只要做好自己本份事,也有一番怡然自得,沒有身處白色巨塔的壓力,但是遇到非常狀況發生的時候,即使是平常不熟悉的,平常不特別擅長的,沒把握的事情,都得要一肩扛下,而且當下就要一面弄清楚狀況,還同時自我成長,同時別忘了把問題解決,多管齊下才行,
想要醫院馬上找個這方面的專家來幫你?對不起,現在沒有,以後也還是沒有,因為我們是小醫院,小廟容不了大和尚,即使今天對病人來說,請一個專家是最好的安排,但是很抱歉,因為這樣的病人,一年下來只有個位數,單單為了這樣的病人量,醫院不可能花大錢請人來專門負責這一塊,這樣你懂了嗎?這樣的情形,能改善的永遠就是你自己,不要奢望你的上面會出現一個『外來的』援手,這樣的解決方案,先天上就不是小醫院的處理模式,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小醫院」在我們這裡,應該只是一個「階段」,一個過渡時期,
我相信我們醫院是將來要做大醫院的格局,這一點,你只消看看醫院採買的『重裝備』就不難了解了
我相信我們醫院是將來要做大醫院的格局,這一點,你只消看看醫院採買的『重裝備』就不難了解了
光是這些重裝備一買下去,如果不用大醫院的規格來運作,豈不是可惜了!
沒有一家準備當小醫院的老闆,肯如此大手筆,花費鉅資來採買配備,道理很簡單,不符合經濟效益啊!
換句話說,這樣規格的配備一旦買下去,其他的軟硬體想當然耳,也不可能屈居小醫院的規格了,不是嗎?
但是現有的軟硬體不足,情況仍未改善,尤其是『人才的招募』這一塊,是目前最大的瓶頸,再好的經營理念,再好的硬體,如果沒有『足夠的』優秀人才為其效力,充分將理念落實的話,一切都是空談!
也許醫院的經營者,自恃可以承受虧損很長一段時間,但是這不是我所要考量的,
在一切上軌道之前,在醫院『努力朝向大醫院發展而尚未完工』的現在這個階段,如何不讓病患蒙受損失?不讓病患因為現有的缺失被延誤,這才是我所要亟於改善的,
可惜我們的能力總是有限,只能盡力做而已,永遠無法盡善盡美,﹝如果用小醫院的軟硬體,就可以達到大醫院的效率和品質的話,就該輪到大醫院檢討了﹞,而這種身處在小醫院階段,所隨之而來這樣的挫折感,將永遠持續下去,
不管身處在大醫院或是小醫院,相信都有各自的壓力,各自成長的需求,適應環境的努力都少不了,不過我想只要今天這裡是個小醫院,沒有專責的人負責該他負責的事情時,你就難免碰到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想辦法解決,要不然就走人!
但是這樣的心路歷程,醫院管理者可有意識到?從上面而來的,如果永遠停留在「口頭的」鼓勵和加油打氣,不知道還能夠持續多久?有多少人會繼續選擇和這樣的挫折感相處,而不思離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